八六中文网 > 其他小说 > 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 > 章节目录 第 234 章

章节目录 第 234 章

作品:《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

    说完,朱翊钧自己却皱起了眉头:“几天恐怕不行,还是多关几年吧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他灵机一动,笑呵呵的看向徐渭:“徐先生可知,我如今叫什么。”

    徐渭立刻躬身道:“臣不敢。”

    他现在是大明天子,除了皇太后这个亲娘,别说直呼其名,连字都要避讳。

    朱翊钧摆了摆手:“我现在叫李诚铭,你知道李诚铭是谁吗?”

    从徐渭的表情就能看出来,他不知道。

    朱翊钧的表达欲一下子就上来了,从“我有一个外公”说起,把李诚铭的身份,当年如何在漷县欺男霸女,后来送到蓟镇参军,洗心革面的故事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徐渭听完倒也不奇怪:“戚将军乃名将,尤擅练兵,天下皆知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一拍脑门:“《纪效新书》就是徐先生教我的,我怎么给忘了?”

    徐渭忽然明白,他为何突然提起李诚铭的事:“陛下的意思是,让徐枚……”

    “嗯,就是这个意思。”故事讲完,朱翊钧有些渴了,喝口茶润润嗓子,“周遭的环境若是没有改变,就算关他三年五载,出来之后,他还是会故态复萌。”

    “不如,送他去北边锻炼锻炼,徐先生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“可他已经三十好几了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不以为然:“我看他倒是有几分力气,就去当个火头军,锅碗瓢盆总能背吧。”

    徐渭叹一口气,他这儿子也不知道怎么长的,胸无点墨,却是一身的戾气。他回一趟家,徐枚除了要钱,还是要钱。他的字画,珍藏的书籍,被他偷偷拿出去卖了个干净。

    徐渭回一趟山阴,夜里都不敢闭着眼睛睡觉,他儿子真能捅死他。

    要真是戚继光募兵,都看不上这样的。

    既然是皇上恩典,那徐渭自然求之不得,可他又叹一口气:“就怕给戚元敬添麻烦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先生放宽心,武清伯的长孙都能洗心革面,你这儿子确实顽固了些,但也要相信戚将军的能力。”

    徐渭点了点头,只能死马当活马医。

    朱翊钧又笑道:“实在不行,我再把他关起来,让他下辈子就在诏狱好好反省。”

    徐渭:“……”

    朱翊钧乐得不行:“我记得你还有个小儿子。”

    冯保在一旁听着也笑了,这是大号练废了,准备封号,让玩家专心练小号。

    朱翊钧并没有直接将徐枚送去蓟镇,留在当地,先关他几个月看看表现。

    表现得好,去北边,表现得不好,那也不麻烦了,直接去雷州。

    雷州,那是流放烦人的地方。

    第二日,朱翊钧与徐渭一同前往杭州。徐渭说起家里的情况。

    小儿子徐枳是徐渭和现在的妻子张氏所出,这一房妻子还是胡宗宪出钱为他娶的。

    婚后第二年,生下小儿子徐枳,比朱翊钧还小两岁

    ,但已经在杭州娶妻。

    在遇见朱翊钧前,他的生活潦倒坎坷,两次入赘,第一次妻子早亡,第二次被骗,八次乡试未能中举。

    虽然有胡宗宪看中他的才能,张元忭、诸大绶这样惺惺相惜的知己,但总归是依附别人过日子。

    直到他遇见了朱翊钧,才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

    到了杭州,朱翊钧直接来到总督府,见到了胡宗宪。

    他至今还记得,陆绎从诏狱带回来的那张纸条:“宝剑埋冤狱,忠魂绕白云。”

    如若不是陆绎及时赶到,胡宗宪也已死在了狱中。

    那时朱翊钧还不是天子,对他便有了救命之恩,即位之后,将他官复原职。

    当年摸着徐海的头,要他听话的胡总督,如今跪在十七八岁的天子脚下,忠心不二。

    朱翊钧此次到杭州,的确有事与他商议:“朝廷准备派兵征剿海贼,命胡守仁为主将。”

    “朕想着,调你到福建,之后进入澎湖列岛,也由你负责驻防。”

    “那些佛郎机人、红夷人对我大明诸岛虎视眈眈,愈是如此,咱们就愈要提高警惕,不能有片刻放松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英明!”胡宗宪伏地叩拜,“臣听从陛下调遣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早慧,闻则能诵,学过无数关于西湖的诗词,早已心向往之。

    今日如愿以偿,亲临西子湖畔。

    走过断桥,休闲的漫步于苏堤,朱翊钧忽的脚步一顿,站在水岸边,远望湖光山色:“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”

    他想起了小时候,那时他和皇爷爷长住西苑,每日进讲结束,他总会牵着张居正的手,沿着太液池边,一路将他送到金鳌玉蝀桥。

    朱翊钧抬手搭在张简修的肩头,感慨道:“若此刻,张先生能陪我欣赏眼前的美景,该多好啊。”

    张简修笑着靠过去:“我爹虽然不在,可是由我陪着你。”

    “你呀……”朱翊钧摸摸他的头,“还差点意思。”

    语毕,转身便走。张简修快步跟上:“哪里差点意思,你说,我改就是了!”

    朱翊钧摇了摇头,说起来,他们兄弟几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张居正的影子,可他们终究和他们的父亲不一样。

    宁为循吏,不做清流。

    从小,朱翊钧就明白,有的官吏,就和戏台上的戏子一样,精于表演。

    而有的人,心中只有安邦兴国、济世于民,至于自己有没有一个好名声,他从不在意。

    张居正在朱翊钧心中,就是独一无二的,别说朝中大小官吏,就算他的亲儿子也取代不了。

    朱翊钧笑着看向张简修:“改什么改,你做你自己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张简修没心没肺的点头:“哥哥说得对。”

    说话间,二人来到了渡口,刚还活蹦乱跳的张简修,此时也累了,想要坐船游湖。

    朱翊钧果真如同带弟弟出门游完一般,带着他登上一艘画舫,泛舟西

    湖。

    他靠坐在船尾,看着西湖边上的美景,冷不防说道:“这西湖……”

    他欲言又止,王安以为他有什么吩咐,连忙躬身问道:“西湖怎么了?”

    朱翊钧道:“这西湖可比太液池大多了。”

    太液池是人工湖,西湖是天然湖,能有好几十个太液湖那么大。

    “哥哥你看!”张简修忽然指着远处兴奋的喊道,“那里有个岛。”

    “嗯,看到了。”

    那岛就在西湖中央,朱翊钧早就看到了。张简修也不是真让他看看,而是向去岛上玩耍。

    于是,画舫靠岸,登岛后有一座牌坊,上书“湖心亭”三个字。

    湖上找了一圈,只见蓬莱宫,也没见着叫湖心亭的亭阁,倒是有一座清喜阁。看这样子,应该是刚建好不久。

    亭子里坐着几个文士,正在吟诗作赋。朱翊钧觉得有趣,便站在柳条掩映处远远地看着。

    张简修,对这些文人的爱好不感兴趣,朱翊钧便叫他到别处逛逛去。

    其中有一位三十来岁的士人吟道:“近水相将发故枝,隔年犹自飏垂丝。江南消息君知否,正是鹅黄未著时。”

    他话音刚落,旁边便有人拍手称好。有人问他:“此诗可有名字?”

    那人道:“屿柳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细品了品,确实还不错。

    那人与好友推杯换盏,朱翊钧远远地看着,问一旁的徐渭:“我总觉得,此人有些面善,但我应该没见过他。”

    徐渭却道:“他不曾做官,所以陛下不记得他。不过,他的兄长陛下却是认得的。”

    “噢?”朱翊钧来了兴趣,“他的兄长是谁?”

    “他的兄长正是兵部侍郎汪道昆,此人名叫汪道贯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点点头:“原来如此。”

    他又听了一会儿这些人闲聊,才得知,此次聚会,是因为其中一人中举,好友相聚,为其庆祝。

    其中一人道:“接下来,元瑞可是该上京准备来年的春闱了?”

    那被唤作元瑞的年轻人却摆了摆手:“不急,我打算先到南京,拜见凤洲先生。”

    此时,旁边有人劝他:“凤洲先生向来看重你,你晚些时候再去拜会他也不迟。”

    “此去京师千里迢迢,不如早些赶考,多做准备才是。”

    那元瑞却摆了摆手:“我向来对科举入仕没什么兴趣,最大的心愿是隐居游仙,奈何尚有双亲需要侍奉,不敢离去。”

    旁边的人惊讶道:“你不想做官?”

    那人摇头:“不想。”他又长长的叹一口气,“奈何复命难为。”

    有人笑道:“元瑞只想追随凤洲先生,有朝一日引领文坛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周围的人尽皆发出大笑。

    此言听来颇有几分戏谑,元瑞却不甚在意:“凤洲先生乃才最高,地望最显,声华意气笼盖海内。我追随他,有何不可?”

    周围的人仍旧笑而不语。

    元瑞又道:“此去南京,我打算携我的《少室山房集》前去拜访凤洲先生,请他为我作序。”

    众人有的喝酒,有的应和,无人再劝他科举之事。

    朱翊钧问徐渭:“这个元瑞是谁?”

    徐渭答道:“金华,胡应麟。他的父亲胡僖,嘉靖三十八年进士,现任湖广参议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点头:“我在德安见过此人。”

    他又问道:“那个凤洲先生是谁?”

    提起此人,徐渭竟是当着皇帝的面,颇为不屑的冷哼一声:“太仓,王世贞,号凤洲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个名字,朱翊钧并不意外。刚才听他们说什么引领文坛,他就隐约猜到了。

    也就只有王世贞在江南文坛的地位,能让这个叫胡应麟的年轻人,远隔数百里,把马屁拍得如此响亮。

    他现在更感兴趣的是徐渭:“徐先生与他有过节?”

    “那倒也是没有。只是曾经发过誓,绝不与此人为伍。”!

    </div>

    <script>_ad_hf();</script>

 推荐阅读:宦海(科举) 绝品小农民 赵小刚宋雨晴 总裁独宠亲亲我的小宝贝 恰似爱如潮 纵情乡野 小村韵事 神级龙卫